- 明修行普
- 行有五種不同: 一者, 聖行, 謂戒定慧; 二者, 梵行, 謂慈悲喜捨; 三者, 天行, 謂證第一義天, 由理成行故; 四者, 嬰兒行, 謂示同三乘七方便人所修之行; 五者, 病行, 謂示為六道之身, 現有三障之相, 此之次第。 五行雖菩薩所修, 而未名為普。 如涅槃經云: 復有一行, 名如來行, 所謂大乘大般涅槃。 大乘是圓因, 涅槃是圓果。 菩薩能修此之一行, 故名修行普。 (慈悲喜捨, 即四無量心也。 第一義天者, 天即天地自然之義, 謂中道之理, 無二無別, 自然而然, 非造作也。 三乘者, 聲聞乘、 緣覺乘、 菩薩乘也。 七方便者, 五停心, 別相念處, 總相念處, 此三位名外凡; 煖位、 頂位、 忍位、 世第一位, 此四位名內凡; 是七方便位也。 六道者, 天道、 人道、 修羅道、 餓鬼道、 畜生道、 地獄道也。 三障者, 業障、 報障、 煩惱障也。 )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